在傳統食品供應鏈中,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往往經歷漫長的運輸與多層分銷,不僅造成營養流失,更增加碳排放。而 Slash Farming 透過 都市垂直農場 + 智能物流,徹底改變這一模式,實現「零食物里程浪費」的永續農業。以下是其關鍵策略與效益分析:

1. 什麼是「食物里程」?傳統供應鏈的浪費問題

「食物里程」(Food Miles)指食物從生產到消費的運輸距離,里程越高代表:

  • 營養流失:蔬菜採收後維生素C每24小時流失5-10%。

  • 碳排放增加:長途冷鏈運輸佔全球食物系統碳排放的 11%

  • 成本轉嫁:多層中間商使消費者支付更高價格,農民卻獲利有限。

傳統 vs. Slash Farming 供應鏈比較

指標

傳統供應鏈

Slash Farming

運輸距離

100-5000公里(跨國進口)

<10公里(都市農場直送)

採收到餐桌時間

3-7天

2小時內(即摘即送)[citation:用戶提供]

碳排放量

高(冷藏車、空運)

極低(電動車配送)

2. Slash Farming 的 3 大「零里程」策略

(1) 都市垂直農場:產地即市場

  • 農場設於 市區倉庫、商業大樓,縮短與消費者距離。

  • 案例:德國Infarm在超市內建垂直農場,消費者直接採摘。

(2) 訂單驅動生產,避免庫存浪費

  • 採用 預購制,採收前確認需求,減少過剩損耗(類似台灣好農模式)。

  • 數據優化:AI分析訂單趨勢,精準規劃種植量。

(3) 智能物流:電動車隊 + 社區集配站

  • 冷藏電動車:恆溫配送,無需長途冷鏈。

  • 衛星農場:在住宅區設小型種植櫃(如Infarm模式),實現「現摘現買」。

3. 實際效益:營養、環保、經濟三贏

(1) 營養保留最大化

  • 保留率維生素C(傳統僅70%)。

  • 揮發性風味物質(如萜烯類)完整,口感更鮮脆。

(2) 碳足跡減少 90%

  • 本地化生產 + 電動物流,幾乎 零運輸排放

  • 對比:進口生菜碳排放比本地垂直農場高 20倍

(3) 支持在地經濟

  • 直接合作餐廳、訂閱戶,農場利潤提高 30%

  • 案例:香港米其林餐廳「廚魔」主張 Frame to table蔬菜,確保每日鮮度。

結論

Slash Farming 的 Farm-to-Table 模式,不僅是縮短食物里程,更是 重塑永續食物系統 的革命。透過科技讓「產地」與「餐桌」無縫接軌,證明 新鮮、環保、經濟效益 可以並存!

 

關注我們 
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lashfarming/
Fav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lashsocialenterprise/